苏武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牧羊人,曾被派往北海作为使者,却遭遇了困难重重的处境。在北海度过了长达17年的岁月,苏武经历了寒风饥饿、孤寂煎熬的艰辛。他坚守信念,忍受着酷寒饥饿,终于在困境中展现出坚韧与毅力,成为后世传颂的英雄。

苏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人。汉武帝时期,汉朝与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为了维护边疆稳定,汉朝经常派遣使节出使匈奴,进行外交斡旋。苏武因其忠诚可靠,被选中担任中郎将,奉命出使匈奴。
公元前100年,苏武率领使团抵达匈奴。起初,匈奴单于对汉朝使节还算客气,但单于帐下的虞常此时正欲谋反,还偷偷联络苏武的副手张胜,希望得到他的支持。结果造反事情败露,虞常等人被抓,张胜也被供了出来。苏武虽不知情,但还是说到:“事情已经发生了,一定会牵连到我。如果我受到了侵害,就更加对不起国家了。”便想自杀,但是被手下张胜等人阻止了。
单于知道汉使参与此事后也是大怒,便召集众人商议,让带苏武等人来受审。苏武对手下人说:“要是丧失了气节,辜负了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回汉朝!”说完便拔刀自刺,当时众人大惊,赶快派人去找医生。医生在地挖坑,然后点上火,把苏武放在坑上,敲他的背让淤血流出。苏武本已断气,过了半天才有气息。单于钦佩苏武的节操,早晚派人探望询问,同时把张胜监禁起来。
苏武的伤势好转后,单于开始派使者劝降苏武。单于属下一人,名叫卫律,原本是汉臣,后来投降了匈奴,他对苏武说到:“苏君,我之前背弃汉朝归顺匈奴,有幸受到了单于的恩宠,赐予了爵位和财富,管理数万民众,牛马牲口堆满山,才有像今天这样富贵。苏君今日投降,明日也会跟我一样。否则就只能暴尸草原化成草的肥料,从此无人知晓!”苏武毫不动心,还对卫律破口大骂。眼见软硬兼施无效,卫律只得报告单于。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就把他囚禁在大地窖内,不给吃喝。天上下雪,苏武躺在地上,就将雪和毡毛一起吞食,没想到连续几天都没有死。
北海(贝加尔湖)
单于没有办法,为了逼迫苏武就范,只能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让他放牧公羊,并说到:“等到公羊生下小羊,你就可以回去!”在北海边,没有粮食可以吃,苏武就挖野鼠储藏的草籽和野果充饥,日复一日地放羊。
后来,李陵投降匈奴,单于得知李陵曾经是苏武的旧识,便派李陵去北海见苏武,李陵告知苏武:我来的时候,你的母亲已经离世了,妻子也已改嫁,子女更是下落不明。你在这里秉持汉节,又有谁知道呢?苏武回到:“我蒙受皇上的恩情,哪怕肝脑涂地都愿意报答。”李陵见苏武如此真诚,也只能感叹道:“真是义士啊!后李陵又到北海,告知当朝汉武帝驾崩,苏武听完面朝南大哭直到吐血,每天早晚哭吊持续了数月之久。
苏武牧羊
历经十九年的风霜雪雨,苏武的头发白了,身体也日渐衰弱,但他的心境始终未变。他手持汉节(使节的象征),日夜不离,以至于节上的牦牛尾毛都掉光了。
公元前87年,汉使再次出访匈奴,询问苏武等人时,匈奴谎称苏武已死。当初苏武带去的手下听闻了此事,便偷偷去告诉汉使:苏武被困于北海。汉使想了一个办法,说汉天子在上林苑中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说苏武等人在北海。匈奴大惊,便说出了苏武的真实情况。公元前81年,苏武终于得以回到阔别十九年的故土。此时的他已经年近六旬,头发花白,面容憔悴。同他一同出行的使臣,最终只回来了9人。汉昭帝对苏武的忠诚大为赞赏,封他为典属国,赐予丰厚的俸禄。
然而,苏武的晚年并不平静。他的儿子苏元因卷入宫廷斗争被处死,苏武本人也一度被牵连,险些丧命。幸好汉宣帝即位后,念及苏武的功绩,恢复了他的官职,并赐爵关内侯。公元前60年,苏武病逝,享年八十余岁。
苏武的故事,不仅在当时广为传颂,更在后世成为忠诚与气节的象征。班固在《汉书》中称赞他:“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矣。”唐代诗人李白也曾写下“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的诗句,歌颂他的坚贞不屈。苏武的忠诚,不仅仅是对汉朝的效忠,更是对自己信念的坚守。即使被困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高尚的品格,这种精神超越了时代,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