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与祁山,历来被认为是诸葛亮“出山”的地方,但实际上,根据历史文献记载,诸葛亮出山的地点并非岐山与祁山,而是在陈仓。在陈仓,诸葛亮以卓越的才华和谋略,开始了他成为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辉煌之路。岐山与祁山虽然与诸葛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作为他踏入政治舞台的起点,还是陈仓更为确切。
据史籍记载和民间口口相传,我国三国历史时期的诸葛亮是“六出祁山”而不是“六出岐山”。关于岐山和祁山是两个互不相干的地名,且两者相距较远。
我们这回提起到“祁山堡”,位于陇南市礼县城东23公里的祁山镇,北距天水市70多公里。
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扼陕甘川三省要冲,素称“秦陇锁钥,巴蜀咽喉”。陇南是甘肃省唯一属于长江水系并拥有亚热带气候的地区,被誉为“陇上江南”。陇南也是中国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动的核心地区,文县白马人被誉为“东亚最古老的部族”。
祁山位于甘肃陇南市礼县东、西汉水北侧,西起北岈(今平泉大堡子山),东至卤城(今盐官镇),绵延约50华里。连山秀举,罗峰兢峙,被誉为“九州”之名阻,天下之奇峻,地扼蜀陇咽喉;势控攻守要冲,所以成为三国时魏蜀必争之地。
礼县祁山堡位于陇南地区礼县城东23公里的祁山乡,北距天水市70多公里,建于西汉,是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统帅三军,挥师北上进攻曹魏的营堡,因诸葛亮“六出祁山”而闻名。另此地留下不少诸葛亮用兵的遗迹,山上西南角有一洞穴,可通西汉水,相传是北伐蜀军汲水的通道,山的北麓,有九个小丘,人称诸葛九寨。
祁山堡为宽阔平川上突起的一座孤峰,座落在西汉水北岸,高数十丈,周围里许,四面如削,高峻奇拔。营堡只西南有门可入城堡,再沿盘折小径,迂回曲转上至山巅。山上平地三千平方米,其下悬崖绝壁,峭峙孤险。南北朝时期,为纪念诸葛亮,在堡内建有武候祠,历有修复。现存武候祠殿宇,前后三院,为歇山式建筑。
与祁山容易搞混的那个岐山与诸葛亮有什么关系?如果从地图鸟瞰,祁山和岐山一个在天水以南,一个在陈仓(今宝鸡)以东,两地航空距离超过一百公里,实际山路蜿蜒,更胜于漫漫途遥。
陕西岐山,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发祥地之一,岐山也为山名,因境内东北部的箭括岭双峰对峙,山峰有两歧而称此山为岐山,县名亦由此而得之。而岐山的五丈原为三国时诸葛亮北伐曹魏、屯兵用武、死而后已的古战场。
五丈原位于岐山县,为秦岭北麓黄土台原的一部分,海拔约750米,原上地势平坦,东西皆深沟,形势险要。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隔渭河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
更多自驾游资讯与交流,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小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