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中国西汉时期的一位杰出女性统治者,以俭朴淡泊而闻名于世。她在丈夫刘邦去世后,辅佐未成年的儿子刘盈继承皇位,并成功稳固政权,开创了振兴汉朝的新局面。她善于用人,重用贤能之士,推动了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为汉代社会的稳定繁荣立下了不朽功勋。吕后的执政经验和治国理念,都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统治者和政治家。
吕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字娥姁(xū),汉高祖刘邦之皇后,与唐朝的武则天并称为“吕武”。
能与武则天并称之人,其历史地位不言而喻。但后人对其更多的停留在心狠手辣,阴险歹毒,骗杀韩信、毒杀赵王、酷刑人彘等等负面印象中。
秦岚扮演的吕后
但《史记•吕太后本纪》对吕雉的描述为:“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其意为:汉惠帝刘盈及其母亲吕后执政时,老百姓脱离战争之苦,休养生息,吕后垂帘听政时施政不出门户,天下却也安然无事。刑罪很少使用,犯罪的人也很少。百姓专心从事农耕,衣食富足起来了。
由此可见,吕雉掌权期间所施行的一系列政策,从后世看,给予的大都是积极的评价,为日后的文景之治及汉武帝大败匈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与民休息,无为而治。
汉惠帝四年(前191年),诏令郡国“举民孝悌、力田者复其身”,以免除徭役为优惠措施,来鼓励农民从事生产,又“减田租,复十五税一”。无为而治的政策,而且轻赋税徭役,这就使得当时的百姓能够回归到农事中去,使他们安居乐业,有田耕作而且不用交太多的赋税,对于经济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农民占据大多数人口的封建王朝来说得民心,朝廷就会稳定很多。
二、放宽经商,恢复经济。
刘邦统治后期,下达抑商法令,惩治不法商人,“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但打击面过大,挫伤了商人的经商积极性,亦激化了社会矛盾。在惠帝、高后时期,虽亦有“市井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诏令,但朝廷还是“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解除了商人在经济上的重负及对商人的社会性歧视。因此,吕雉掌权时期逐步地放宽经商政策,采用“行八铢钱”和“行五分钱”的措施来调控经济,稳定货币与物价,使得“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
王姬饰演的吕后剧照
汉惠帝六年(前189年),吕雉还专门“起长安西市”,在长安之地建立经济中心,使长安成为汉朝经济活动的中心,为之后长安成为世界性的大都市奠定基础。
三、萧规曹随,恢复人口
汉朝建立之初,中原大地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争霸,人口从2500万下降到了1300万。这样少的人口数量,使得大量的田地荒芜无人耕种,牛马无人饲养,道路和房屋无人修葺,整个大汉王朝万马齐喑,令人悲哀。因此在汉高祖刘邦时,便为了刺激人口增长,下了规定:生一个孩子,可以免除户主2年的徭役。相比于人头税,徭役所收的钱更多,所以汉朝百姓开始疯狂的生孩子。
刘邦死后,休养生息的政策继续延续,就是“萧规曹随”。到汉惠帝七年,颁布了“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直接惩罚不出嫁的剩女们,剩女要交五倍的赋税,因此老百姓为了少交赋税,让女儿们尽量早嫁出去,客观上对增加国家人口数量起到积极作用。
在人口刺激和休养生息的国策下,汉朝的人口出现了倍增,到了武帝时期人口已经达到了3200万人,而这距离吕后颁布早婚政策也才仅仅过去了57年。
四、忍辱负重,和亲匈奴。
汉惠帝四年(前191年),匈奴的冒顿单于遣使者送来一封国书给吕后,上面写道:“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其意为:我是孤独寂寞的君主,生在沼泽,长在草原,我多次到边境来,希望能到中原游览一番。陛下独立为君,也是孤独寂寞,一个人居住,我们两个寡居的君主都很不快乐,无以自娱,还不如我们以己所有,换己所无。不难理解这就是一封赤裸裸的“求爱信”,而求爱的对象则是大汉王朝的当权者——吕雉。
面对这样挑衅及侮辱,吕雉自然怒不可遏,朝野上下更是群情激奋,樊哙表示:“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但中郎将季布却指出:刘邦当年在与匈奴之战中最终未占得便宜,不得已采纳刘敬的和亲建议,来换取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今歌唫之声未绝,伤痍者甫起”,如今的汉朝军事实力依然不及匈奴,宜继续和亲。最终,吕后听从了季布的意见,忍下了这口气,反而写了一封“赔罪信”给冒顿单于,还送了御车两辆,骏马八匹,以低姿态,麻痹了冒顿单于,继续维持和亲。
以上的诸多政策使得汉朝的经济和人口都得以恢复,为后来的汉武帝发动对匈奴的全面进攻,彻底的把匈奴打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算是为吕后出了一口恶气。
虽然历史上对于吕雉的评价总存在争议。对潜在政敌,她的确做出了让人诟病的事情,但她对于汉朝的崛起乃至历史进程的推进,确实起到了不小的积极作用,不愧为千古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