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俊少年引发神女觊觎,妻子生下双胞胎:霍去病的野史同样精彩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许多英俊少年引发神女觊觎的传奇故事。而其中,霍去病的野史便是一段同样精彩的传奇。据传,霍去病娶妻后,妻子不仅生下双胞胎,更是因为其容貌出众引发了诸多美女的嫉妒和觊觎。这段传奇故事不仅展现了霍去病的风采与魅力,更是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探讨的历史故事。

少年将军霍去病,我们可太熟悉了。

虚岁18,第一次上战场,就率领800骑兵杀敌2028人,功冠全军,被封冠军侯;20岁,当上骠骑将军,拿下河西走廊;22岁,完成封狼居胥的伟业。

然而,这么一个战功赫赫的将军,在史书上留下的记录,却少得可怜,也不知道生活中的霍去病,是什么样子的,发生过什么趣事。

正史没有记载的内容,我们只好把目光投向野史。

野史,是民间留下的传说和记载,真实与否,有待考证。但有时候,也可以反映出,这个人物在民间是什么形象。

汉朝留下来的野史,同样不多,但是其中,却记载了霍去病的一些有趣的故事。这里面有劲爆的八卦,有家庭的生活,也有少年的意气风发。

本文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野史里的霍去病,看看他留下了哪些有趣的记载,他在当时的人眼里,又是什么形象。

英俊少年引发神女觊觎,妻子生下双胞胎:霍去病的野史同样精彩01、神女求爱

在当时的长安城,有一名女子,死后化为神女,非常灵验,就连汉武帝也经常找她祝祷,还专门为她建了祠堂。

当时的人,把这位神女叫做“神君”。

霍去病还没当上将军的时候,也经常去向神君祝祷。

神君看到霍去病年少英俊,芳心大动,居然精心打扮之后,走出来和霍去病见面,还想和他上床。

霍去病惊呆了:我以为你是一个冰清玉洁的神明,才特地斋戒沐浴了,来这里向你祈福。想不到,你满脑子都是这些不纯洁的东西,还算什么神明?

怒气冲冲地霍去病,断然离开,再也不来了。

多年之后,霍去病生了重病,药石无灵。汉武帝急坏了,赶紧让人去找神君,看能不能救爱将的性命。

神君义正辞严:我当年想和他上床,也不单纯是看上了他的身子。我是看出他精气不足,寿命不长,想为他续命。可是他不解风情,拒绝了我。现在病成这样,我也没办法啊。

不久之后,霍去病就因病去世了。

这个故事,出自《汉武故事》。

《汉武故事》,是一本杂史杂传类志怪小说,主要内容围绕汉武帝展开,成书时间,大约在西汉末期到东汉中期之间。

甚至有人怀疑,这本书的作者,是《汉书》的作者班固。

不过,史学家普遍认为,这本书的作者更有可能是西汉末期,汉成帝时期的民间文人。

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如汉武帝的陈皇后名叫陈阿娇、金屋藏娇,都是出自汉武故事,而不是出自正史。

汉武故事里的记载,有不少和史记、汉书冲突的地方,不能全信。不过,我们也可以从中窥见,在汉朝时期,霍去病的民间形象:英俊而纯情。

英俊到神女见了他,都怦然心动,都怦然心动,想要和他发生关系。

纯情到连神女都不能让他心动,反而让他反感:本应纯洁无瑕的神女,怎么能做出这种事呢?

用后世的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坐怀不乱。

可以想象,年少成名的霍去病,应当也是长安城里众多少女的梦中情人,是长安少女父母眼里的理想女婿。

民间恐怕也流传了不少关于他的绯闻和八卦。

可惜汉朝的野史和笔记,能流传至今的,实在太少了。

要不然,我们也可以从民间故事里,窥见霍去病当时汉朝人的心目中,霍去病的形象和地位。

02、妻子生双胞胎

霍去病的妻子生了一对双胞胎,谁是哥哥,谁是弟弟?霍家人犯了难。

如果按照出生顺序论兄弟的话,那么先出生的是哥哥,后出生的是弟弟。

如果按照在母亲腹中的位置的话,在上边的是哥哥,在下边的是弟弟,而下边的孩子先生出来,也就是说,先出生的是弟弟,后出生的是哥哥。

讨论来讨论去,准备让后出生的孩子做哥哥时,霍去病的弟弟霍光知道了。

他引经据典,提出了反对意见:商超的殷王祖甲,许厘庄公,楚国的大夫唐勒等人,都生过双胞胎,都是以先出生的孩子做哥哥或姐姐的。

霍去病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让先出生的孩子做了兄长。

这个故事,出自《西京杂记》。

《西京杂记》,是一本历史笔记小说,作者一般认为是西汉汉成帝时期的经学家刘歆。不过,也有人怀疑,这是魏晋时期的人假托刘歆之名写的。

很多我们熟悉的故事,如刘邦仿造故乡为父亲建了一座新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私奔的具体过程、昭君出塞的具体过程,都是出自这本书,而正史里,要么没有记载,要么一笔带过。

书里的内容,向来被认为虽然不是正史,也可以为历史研究开拓思路,提供一种可能性。

回到霍去病的这个故事里来。这是流传至今的正史、野史里,唯一涉及到霍去病妻子的了。

无论是史记,还是汉书,都没有记载霍去病的妻子,以及家庭情况。“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名言,更是让很多人误以为霍去病没有娶妻。

实际上,这句名言,是拒绝了汉武帝赏赐的房子,而不是拒绝娶妻。以汉朝人成婚的平均年龄,结合霍去病的出身,他很有可能在18岁从军之前,就已经成婚了。

而史记和汉书,都惜墨如金。霍去病的妻子没有什么特殊的身份,也没有什么特殊的事迹,自然不会被记载。

从史记和汉书里,我们还知道,霍去病至少有两个儿子。其中,嫡长子叫做霍嬗,继承了霍去病的冠军侯爵位,但是在霍去病去世后6年就夭折了。

而霍去病的其他孩子,在史书上,没有留下半点痕迹,只知道霍去病的孙子后来是由霍光照顾,跟着霍光之子霍禹造反。

结合《西京杂记》里的记载,我们可以想象:霍去病这个没有记载的儿子,会不会就是霍嬗的双胞胎弟弟呢?

又或者,这两个孩子,谁都不是霍嬗,而是霍去病的二子、三子?

不过,在新的考古发现之前,这些都没有定案,只能提供一个参考,让后人展开想象了。

03、弹琴作歌

漠北之战后,意气风发的霍去病,抚琴作了一首琴歌:

四夷既护,诸夏康兮。国家安宁,乐无央兮。载戢干戈,弓矢藏兮。麒麟来臻,凤凰翔兮。与天相保,永无疆兮。亲亲百年,各延长兮。

大概的意思是,四夷已得到庇护,边境太平,是时候收起武器,开始庆祝了。只要相互友爱,无论是夷还是夏,都会代代相传。

这是除了请封三王的上书之外,挂在霍去病名下的唯一文字作品,也是古籍里,挂在霍去病名下的唯一一首诗。

不过,诗的作者,究竟是霍去病,还是有人假托霍去病之名而做,却引发了巨大争议。

这首诗出自《琴操》,相传是东汉的文学家蔡邕编撰的,收录了先秦和西汉时期的50多首作品,还介绍了每首作品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这也是流传至今的,介绍早期琴曲作品的,最丰富的著作。

不过,书的原文已经失传,这本书之所以得以流传下来,是因为后人重新编撰过,并且有不少内容被其他的著作引用。

在编撰和抄录的过程中,原书的风貌还剩下多少,已不得而知。

而这些事的作者介绍和创作背景,也有不少与正史记载相冲突的地方。

因此,史学家普遍认为,这本书是当时民间传说的汇编,而不是正式的史书。而里面收集的诗歌,则为后人展示了早期作品的风貌,但作者是否真的是书里所说的人,则存疑。

回到霍去病的这首诗上来。这首诗在介绍作者的时候,连霍去病的职位都写错了。

在背景介绍里,书里说霍去病当时是“讨寇校尉”,可是又说,这首诗是漠北之战之后写的。

我们都知道,漠北之战后,霍去病是“大司马骠骑将军”。并且,霍去病一生都没有做过讨寇校尉,他出道之时,当校尉的时候,称号也是“嫖姚校尉”。

而以“讨寇”为名,是在东汉末年才开始的。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段记载,是出自东汉末年。作者不了解西汉的将军称号,于是把当时常见的“讨寇”之名加在了霍去病头上。

结合这本书的诸多史实错误,这首诗不是霍去病所作的可能性,相当大。

不过,既然这本书相当于民间传说,我们也可以从中窥探出,民间传说把这样一首诗挂在霍去病名下,寄托了当时民间的什么心理。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就是:和平。

而和平是怎么来的呢?

是将军血战而来。

东汉末年,是一个罕见的大乱世。或许当时的人都希望,有一个像霍去病一样能征善战的将军,打赢四方,结束乱世,迎来新的太平吧。

04、写在最后

野史,不仅仅是对正史的补充,也可以通过野史探讨当时民间的心态,以及野史主角在民间的形象。

从霍去病的这3个故事可以看出,汉朝时期,霍去病的形象应该是相当好的。

他英俊而纯情,连神女都为他心动,他却坐怀不乱;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为他生下了双胞胎;他的征战,为汉朝带来了长久的太平。

这让记载本就不多的霍去病,形象又更立体了一些。

我有时候会想,关于霍去病的记载就这么点,可是关于霍去病的电视剧、小说却很多。很多编剧和作者,都在现存史料的基础上,加上自我的发挥,塑造了形象各异的霍去病。

既然如此,引用一下霍去病在野史里的形象来创作,也未尝不可。

你觉得呢?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