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明明识破了空城计,为何撤军败走?孔明解释:此计只针对他一人。

司马懿明明识破了孔明的空城计,为何最终选择了撤军败走?孔明解释道:此计原本只是针对司马懿一人,而司马懿的撤军离开,却证明了他也许并非智谋之主。这让我们不禁思考,智者在面对无数变数的军事对弈中,又该如何斟酌决策呢?

司马懿明明识破了空城计,为何撤军败走?孔明解释:此计只针对他一人。

司马懿

孙权曾经用"司马公善用兵,变化若神,所向无前。"一句来称赞司马懿军事才能的高超,用兵的出神入化。司马懿有着各种各样的奇策,也善于谋略,曾经帮助曹操解决了粮食问题;也运筹帷幄解了樊城之围;还在孙权借着魏文帝去世,发兵突袭魏国的时候,击退了敌方等等。

按理来说,司马懿拥有这般出色的才智谋略,一般是不会被轻易骗到的。哪怕对方是博学多思,同样善用计谋的诸葛亮,司马懿也不应该连试探一下都不敢,就直接被一出"空城计"给吓的退兵。而且足智多谋的司马懿真的会看不穿诸葛亮使的手段吗?

司马懿出身于士族,聪明多大略

司马懿,字仲达,出生于司州河内郡温县,是士族子弟。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司马懿在兄弟当中排行第二,从小就聪慧过人,更是喜爱读书,司马府书房里的书籍统统被司马懿学习批注过。司马懿也非常的博学洽闻,有什么好奇的就会去问自己的父亲司马防和大哥司马朗。

司马懿

南阳太守杨俊一向以知人善任为名,在司马懿20岁之前曾经在机缘巧合下见过司马懿,不由得感叹"此人绝非池中之物啊。"后来司马懿被曹操召入府中,成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等等,可见杨俊真的有慧眼识英才之能。

司马懿有胆有谋,竟敢对曹操用计

建安六年(201年),曹操正任司空的时候,有人推举司马懿为计掾。曹操得知司马懿才智过人后,便派人召来司马懿,想让其在府中任职。但是司马懿心中抱负可远不止这一点,看清汉朝已经式微,就不愿投奔于曹操的门下。

曹操

于是,司马懿有些犹豫的抬头看了一眼大堂之上的曹操后,低下头唯唯诺诺道:"仲达深知司空的看重,心中自是欣喜不已,只是仲达本无意于朝堂之事,不如让仲达回去好好思量一番,再作答复?"曹操哪里看不出司马懿的小心思,但是为人自负,认为自己已经权倾朝野,没有人会不识好歹,便点头应允,却恰恰中了司马懿的道。

接连几日,曹操没有收到司马懿的回复,心中早已不满,便派亲信去将司马懿请来。谁知曹操的亲信来到司马府上,看到的却是卧病在床的司马懿。司马懿面无血色,看到曹操的亲信,连忙想要起身,挣扎了几次无果,只能苦笑着道:"劳烦您告知司空大人,仲达可能暂时无法为司空效力了。"

曹操得到亲信的回复后,将信将疑,思虑再三之后,打算派人再试探司马懿一下,便唤来自己的暗卫派他去刺探司马懿的消息。当天夜黑风高之时,司马懿正和衣而眠,一道黑影突然闪过,匕首闪着寒光直接刺向了司马懿的胸口。

刺客

司马懿似乎没有发现危险的到来,依旧是一动不动,在离司马懿胸口几寸之处时刺客收回了匕首,一个转身消失在夜幕之中。曹操得到了暗卫打探来的确切消息后,就打消了自己的疑虑。

司马懿清楚现在汉朝正在逐步没落,在汉朝自己心中的抱负无法得以实现,所以才故意装病躲避曹操的招募。但司马懿深知曹操生性多疑,便以身犯险用命去赌曹操不会对自己下死手。不得不说,司马懿这一次兵行险招用的极为巧妙。

曹操

司马懿为曹操出谋划策,解决掉关羽这名大将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升为丞相后,便使用了强硬的手段,召来司马懿任职文学掾。司马懿此时已经看出曹操有雄霸一方的能力,便留了下来,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

等到了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被封为魏王太子。又过了两年之后,司马懿就升任为太子中庶子,专心辅佐曹丕。司马懿更是常为曹操父子出谋划策,等到司马懿任职丞相军司马时,曾建议屯田来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得到曹操的应允。

司马懿

之后,司马懿向曹操谏言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为人骄纵,不堪重用,不应当驻守边防,曹操却不予理会。等到同年七月,镇守荆州的关羽借势率军突袭荆襄,胡、傅二人果然趁机投降。

一时间,关羽的声势非常庞大。曹操觉得受到了威胁,想要避开关羽,准备迁都黄河以北。司马懿阻止道:"现如今我们并没有受到什么实质性的伤害,就这样迁都是长他人志气。关羽现在声势这么浩大,孙权定是不愿的,不如把消息透露给孙权,他肯定会有所作为的。"曹操听从了司马懿的建议,孙权果然派吕蒙袭击了关羽,关羽被杀。

司马懿这一计,巧妙的利用了孙权与刘备争夺荆州时产生的矛盾,将关羽推到了矛盾的风口浪尖上。俗话说棒打出头鸟,同样想称霸一方的孙权,自然不能容忍关羽在自己的面前嚣张,于是选择与曹操合作,先灭掉了关羽。

孙权

不得不说,司马懿绝对是一位奇策善谋的谋士,但为何司马懿会因为诸葛亮的一出"空城计"不战而退?司马懿难道真的没有看穿诸葛亮的计谋吗?有专家直言:他不撤军就输了。

诸葛亮的一出"空城计",司马懿明明识破却甘愿被骗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因为不慎错用马谡而失去了战略要地街亭,司马懿率领着几万大军向诸葛亮所在的方向乘势追击。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一个可以扛起重任的大将,全都是只懂笔墨的文官,跟随着诸葛亮的军队,也有一大半都出去运输粮草了。众人在听闻司马懿率众兵赶来时十分惊慌失措,唯有诸葛亮面不改色。

诸葛亮

诸葛亮看着惶恐不安的众人们,自信一笑,"没事,我有计谋可以对付司马懿。"只见夕阳西下,烟尘滚滚,忽闻一阵悠扬的琴声。在城墙上有一位身披鹤氅,头戴纶巾的男子正在低头抚琴,身边有两位小书童一人手捧宝剑,一人手持佛尘。城门大开,偶尔能见到几位妇女和百姓们来回走动的身影,却见不到任何一位士兵。

司马懿派出的侦察兵见此不敢妄动,急忙返回报告给了司马懿。司马懿登高眺望,发现果然是诸葛亮正在悠然弹琴,他的面上虽然是惊疑不定,心中却是淡淡一笑。司马懿立即下达了撤退的命令,跟随着司马懿而来的二子司马昭十分不解:"父亲,这想必是诸葛亮慌不择路下故意摆出来的样子,您不要上当。"

空城计

司马懿当时只道:"诸葛亮向来为人谨慎,从来不做无把握之事。若是贸然进去,恐怕会中计。"便真的就连派兵试探的举动都没有,直接退了兵。直到司马懿临终前,才向自己的儿子们解释道:"在当时,诸葛亮是万万不能死的。"而事后,诸葛亮也是表明"这个计策只对司马懿有用。"

其实在曹操过世时,曾经再三叮嘱过自己的儿子们——司马懿此人能用则用,不能用则杀之。可见司马懿的能力确实给了他机遇,却同时给他带来了危险。当时,曹操曹丕都已去世,是曹叡掌权,曹叡不像曹丕那般信任司马懿,对司马家族的忌惮和防备之心非常重。

司马懿

司马懿十分清楚这一点,也明白曹叡现在还没有动自己,是因为还要靠自己来制衡诸葛亮这一强大的敌人。而若司马懿真的识破了"空城计",派兵进城,诸葛亮必死无疑,那么离司马家的灭亡也就不远了。所以司马懿甘愿败于诸葛亮,最终成为了那个笑到最后的人。

司马懿与诸葛亮均为大智者,二人互相牵制,才能体现出诸葛亮的经天纬地之才,以及司马懿近乎完美的大局观。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