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与曹操:权谋与野心的共通与分歧,塑造了两位历史人物的命运

董卓与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权谋家和野心家,他们在权谋和野心上有着共通之处,也有着明显的分歧。两位历史人物在塑造自己的命运过程中展现出各自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共同演绎了一段扣人心弦的历史传奇。

董卓与曹操:汉末权奸的相同与不同董卓与曹操:权谋与野心的共通与分歧,塑造了两位历史人物的命运

一部《三国》,塑造了两个最主要的汉末权奸形象:董卓与曹操。两人同为后汉时期实权人物,身上有诸多相同之处,也有其相差甚远的地方。也正是自身的这种差距,导致了两人最终不同的命运结局。

先说相同的地方。卓、操同为汉末权奸,手握重兵,把持朝纲,上陵天子,下欺群僚。卓废少帝而立陈留王,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卓鸩少帝,绞杀唐妃,摔死何后,而操亦曾杀死献帝之妻伏皇后。卓擅行废立,枉杀大臣,杀司空张温于宴前;操排除异己,借杀固位,斩董成家小于市曹。卓、操皆好色之徒。卓好貂蝉之色而中王允之计,以致父子决裂,身首异处;操贪邹氏之美而兵败将亡,痛失爱子爱将。

二人虽有相同,然差距则更为明显。论自身才干,卓胸无点墨,一介武夫,带军无方,治国无能;操雄才大略,一代人杰,指挥若定,治国有方。讲揽人用人,卓不懂招揽贤才,为其谋划,收一吕布而怀狼子野心,操广纳贤才而文武云集,郭嘉荀彧之流乃当世贤达,张辽许褚之辈皆世之虎将。卓不纳忠言,不善统将,谋士仅李儒李肃而不能尽听,武赖吕布而不能尽信,终致李肃吕布与其反目为仇,身遭杀戮;操从谏如流,将士用命,文臣武将,终身为其效忠而鲜有反叛。卓不自知,无德少才,而一直妄想称帝,终被王允众人以受禅诳至京城,杀身殒命;操奸而智,有称帝之资而不为,托相名而行帝事,不负篡逆之名而有辅汉之誉,得以寿终。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