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李季兰因写了一首诗,却被父亲逼迫出家,最后在道观中出名

  中国古代曾盛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导致不少家庭不希望女儿读书识字。但对于富户人家而言,却更希望女儿有文化素养。因此,他们一般会让女儿接受教育。李季兰是典型的女神童,尽管只有6岁,但已经有了诗才。然而,她的父亲却逼迫她出家,并在一座道观中开始新的生活。为什么这位父亲要做出这种决定呢?

  李季兰,出生在一个非常有名望的贵族中,从小也接受着各种教育,而她对于这些学习的也是非常快,甚至一些诗句都非常的有深意,而在她6岁的时候,就写了一首诗《蔷薇》,诗中“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而这句诗就被李季兰的父亲给看到了,而她的父亲则是认为一个6岁的孩子就写出这样的诗句,将来肯定会失德的,一时间就想要放弃这个孩子。

  年幼的李季兰并不知道父亲不要自己了,这是听母亲说这是父亲让自己洗涤心灵而已,然后就到了当地的道观中出家了,而10年过后,李季兰出落亭亭玉立,而且在道观中更是潜心学习,自己的文化功底也在不断的提升,很多的文人墨客在接触过她之后,更愿意与她在道观中吟诗作对。

  其中陆羽,崔焕等人和她的接触最多,但是身处道观之中,反而没有引起别人的闲话,毕竟她是一位出家人,很多人都不敢造次。而李季兰才貌双绝的传言也不断的在民间流传,更多的才子佳人来道观与她切磋,各种各样的文人聚会中,只要是有一位道姑出现,那么绝对是主办人的荣幸。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季兰也早就过了风华正茂的年纪,她的热度也在不断的减少,所以一直到40岁的时候,李季兰都没有选择还俗嫁人。而民间奇女子的名声甚至传到了皇帝的耳中,当时的唐玄宗就邀请这位道姑进入了自己的皇宫之中,在现场作诗一首后,就将其留在了朝廷中。但是后来的李季兰却还是卷进了政治斗争中。

  当时有一个名叫朱泚的将军造反,唐德宗将叛乱镇压之后,将朱泚给砍了头,即使李季兰和朱泚私交甚好,但是唐德宗也没有牵连到她,反而是她自己写了一首诗纪念朱泚,唐德宗听到后就将其打为了同党,直接处死。

« 上一篇
下一篇 »